第十五章 POV:李过 一夜霜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一秒记住【40小说网 www.40xs.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已经入秋了,但是天气依旧十分炎热,李过从田间地头走过,这是一个壮实、欢快、虽然饱经苦难却对未来充满希冀的青年,他身材高大,有着浓厚的眉毛,阔大的嘴唇和老秦典型的单眼皮。这个青年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他宽厚的胸膛,他的胸膛是如此的厚,以至于他穿不了正常人的衣服,必须请裁缝专门按照他的尺码定做服装,而这一切都加重了家中的经济负担。虽然如此,但是李过并不觉得这会成为他成功的阻碍,“胸厚才好哩,吃得多,有劲,干活也是一把好手!”他总是这样自豪地解释自己的身材特征。
天色渐晚,远处的太阳在散发了一天的光和热之后终于恋恋不舍地从西方地平线散场。或许是处于对自己职责的无限忠诚,哪怕是在快要落山的时候,他依旧慷慨地放出无线光热,烧灼了一天的火烧云。
李过用袖子擦了擦额头沁出的汗珠,轻轻叹了口气。今年又是一个旱年,在他的二十一年的人生记忆里,这片天地还从来没有像这样对农民不友好过。
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小溪已经彻底干涸了,光秃秃的河床只露出泛着青色苔藓的石块,而那些青色的苔藓在失去了河水滋润后很快干涸,化作一团黑褐色的残渣,好像人身上久创不愈合的疤痕。河里没有水了,一只只不久前还欢快游动着的游鱼彻底遭了秧,它们一只又一只地趴在河床上,一双圆眼睁得大大的,嘴巴不住的开合,似乎在祈求老天爷下一场透雨,又似乎在留恋过去的好时光。李过知道,这些鱼儿活不了多久了,不论是身下被阳光炙烤得滚烫的石头还是附近同样饥饿的动物,都是这些鱼儿的生死大敌。
李过左右看了一下,他脚下的大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裂纹,好像一块被顽皮孩子割了无数刀的猪皮,又好像一个迟暮老人布满皱纹的脸。
他曾听老人讲过,这八百里秦川原来是个好地方,曾经出过一个叫汉、一个叫唐的朝代,那时候的关中沃野万里,水源充足,是整个天下的中心。然而,谁也说不清是怎么一回事,这富饶的关中好像在一夜之间就变得穷困了、疲惫了、衰败了,不仅再也没有一个皇帝愿意在关中定都,老少爷们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难。
李过的目光越过那些布满了伤痕的土地,在远处是已经抛荒了的田地。虽然庄稼长起来困难至极,“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终年劳作不得闲,还不一定能伺候好庄稼,但是那些杂草长起来却是极其容易,李过记得那些田地去年还是李三叔家的,而今已经长满了田字草、参子、鬼针草,像母亲干瘪的乳房那样,彻底不能再哺育这片沃土上的孩子们。
李过的祖父(李守忠即李自成亲父)死去的时候,家里人都说他是“老了”,老了,那便是死了,再也无力供养他的子女了。李过陪伴祖父走完了死亡的最后路程,那时候他已经十七岁了,早知道了死亡和生命宽阔如鸿沟一般的区别。
祖父的皮肤变得松弛而苍白,寥落好像秦地的风霜,他的牙齿已经因为常年啃食草根、树皮和参杂着石子沙粒的粗粮掉落殆尽,他的眼睛逐渐失去神彩,瞳孔涣散,口流涎水。而将死的祖父的模样,可不就和这赤地千里的秦地一个模样吗?
难道这秦地也“老了”,也会和祖父一样,抛弃她的子女们吗?
米脂的人口越来越少了,而这米脂原来可是块好地方,文人们说这米脂“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虽然李过读书不多,但是也知道这是在夸赞米脂物产丰足、适宜居住。时间回到十几年前,“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整个关中谁不知道米脂的婆姨是八百里秦川最美丽、最贤惠、最会持家的呢?
但是现在不是了,赋税一年重过一年,气候一年干过一年,物产少过一年,乡亲们过不下去啦,亲戚多的、家产多的还能苦苦捱着,相互支援还能勉强维生,而那些外乡人、小姓和贫农则是要么卖儿卖女,要么远走他乡,寻条活路。
本来活不下去远走他乡是谁都能理解的,但是他们这一走不要紧,可是赋税可是不会因为他们走而降低的啊,十个人里面跑了洒,本来十个人一起交的税让剩下七个人叫,谁能受得了?
剩下的人熬不过也跑了,再剩下的人更受不了,于是税越收越多,人越跑越少,留下的人越来越苦,日子也就没法过了。
听过前朝皇帝还有时候会免税,如果免税大伙还能将就着活下去,但是现在的皇帝据说是个不管事的,只听一个姓魏的太监的话。大家想着,这太监是没有根的人,对人的恨意肯定特别深,怎么可能会考虑大伙的生活呢?
嗨,这日子是越过越难!
李过又看了看自己的地,虽然自家的地并不是上好的田,自己能分到的水也不是最多的,但是李过自己是好庄稼把式,伺候的小米长得还是很好的。咱米脂的婆姨为什么唇红齿白,让老秦都念念不忘?还不是因为这米好嘛!
李过默默在心里算了算账,眼看就要秋收了,自己这十亩地能收个十来石小米,刨除交的皇粮和租子,能剩下个七八石,参合着杂粮野菜,也够自家活一年的了。
虽然这点粮食拿来结婚是绝对不够的,但是这年头能活下去就不错,知足吧。
一想到结婚,李过就有些失落。他今年已经二十一了,就算是农村穷人家普遍晚婚,他这也算是大龄光棍了。自己和念儿是青梅竹马,两家也是世代邻居,按说结亲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张老爹要价太狠,竟然要自己五石小米!
天啦,五石小米,这可是要人命啦!
一边骂着张老爹纯是把闺女当畜生卖了,李过又思念地想着念儿的脸,她的嘴唇,她乌黑的长发,她笑起来的样子……
虽然张老爹要钱不要脸,但是他起名字的本事真不是盖的,念儿,念儿,果真是让人想起来就忘不了,可不是“念儿”嘛!
不行,念儿已经等了自己那么多年了,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如果再嫁不出去那就太说不过去了。要知道,她可是十里八乡最漂亮的姑娘,如果大龄不婚,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李过开始默默地盘算,村东头老王今年年景不错,如果找他说说好话,说不定能借上一两石米,然后再找李二伯家借上一两石,这缺口就小了,自己如果紧吧紧吧,再问张老爹说一说,这事八成能成。
实在缺的,也只能去找乡绅借高利贷了。这高利贷,说实话李过是打心眼里不愿意去借的,借的时候是小斗出不说,进的时候却要大斗进,借九斗还的时候就要十三斗,还美其名曰“九进十三出”,一来一回就是对半的利润,简直是“阎王贷”。
但是又想起了梦中佳人那张让人不能忘却的笑容,李过心里有充满了喜悦和自信,不就是多打点粮食嘛,自己年纪正轻,又是好庄稼把式,想来总是可以还上的。
就这么定了,李过,这个朝气蓬勃又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年轻人打定了主意,心中立刻充满了希冀,脚步也因此轻快了不少。
他大踏步地向村子走去,脸上洋溢着只有青年人才会有的笑容和自信。
念儿竟然已经在村头等他了,她穿着一身薄棉衣,留着一条大辫子,那条辫子是那样的长,以至于很多外地商人会怀疑这是不是一条完整的辫子。当他们知道这是一条真正的辫子,一条顶好的辫子时,他们又开出了二两银子的高价购买!
但是念儿没有卖,她这条辫子从出生就开始流了,她绝不愿意放弃它。
“你这条辫子要留到什么时候哩,再留就拖到地上了!”李过笑呵呵地打趣念儿。
“拖到地上就拖到地上,正好给你家擦地!”念儿犀利地回嘴。
“给我家回嘴?我还没娶你哩!”
“哼!”念儿的脸红了,红得好像日出之际的红霞,这是李过人生中见过的最美的场景。
“念儿,你怎么又等我了?天气太热,待在家里不好吗?”
“我这不是出来转转嘛,也没特意等你。”少女言不由衷地辩解着,然而她忸怩的表情和做作的语气早已经出卖了主人的内心。
“好好好,出来转转。”李过很识时务地没有拆穿少女脆弱的自尊,他只是看着少女傻笑,笑到后者忍不住锤了他一下。
“那个,我爹又让我问你哩,你什么时候能娶我回家?”少女终于进入了正题,这一方面说明她不擅长寒暄,另一方面又说明她是极其急切的。
李过知道自己这时候最好的选择是给一个否定的答案,这样说不定能张老爹减下几斗米来,但是他绝不希望自己的心上人有半点失望,于是他很果断地说:“跟你爹说,没问题,我今年过年前一定娶你过门!”
“哼,能不能娶上还说不定呢!”念儿轻轻哼了一下鼻子,蹦跳着走开了,但是李过从她雀跃的身形和说话的语气判断,她也是非常开心的。
李过摸了一下鼻子,傻傻地笑了,充满希冀地笑了。
李过回到家中,年老的父亲正坐在家中乘凉。生活的重担压迫这个可怜的人已经太久了,所以他虽然不过四十二岁,但是背早早驼了下去,以至于他几乎不能参加任何重体力劳动,每天只能在家里干些木匠活补充家用,他的脸色蜡黄,这是以为太长时间没有摄入蛋白质类食物,他的牙齿也和祖父一样差不多掉光了,每天吃的都是弄不清楚原料的糊糊。
而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中年人,用尽全身的力气拉扯李过和他的叔叔李自成长大,为他们提供了一片遮挡风雨的屋檐和一处能够安然休息的家园。
从这一角度讲,虽然父亲迟迟未能帮李过解决终身大事,但是李过实在无法埋怨这个可敬的男人。
“回来了。”父亲的声音很嘶哑,让人不由得想起冬季飞过天际的鸦鸟的嘶叫。
“嗯。”
“老张又问你了?”
“嗯。”
“你应了他了?”
“嗯。”
“有盘算?”
“嗯。”
“嗯。”
“嗯。”
父亲不说话了,他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不知为什么,李过和父亲的对话往往都很短,但是这一对父子总有办法完成高效率的交流。
虽然晚饭很简陋,只有不知道用什么做成的糊糊以及硬的好像石子一样的馍馍,但是他依旧吃得很开心。李过吃罢了晚饭,兴奋地躺在床上。
他又开始计算自己需要的粮食,而每一次计算,他都会不自觉地减少张老爹可能需要的数目,增加自己今年能够收获的粮食,所以每一次计算他都发现自己的把握又大了一分,而每次发现把握又大了一分,他又会忍不住再次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于是他又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会收获如此之多的粮食。
就这样,他在兴奋中度过了几乎一整个晚上,以至于他在床上折腾到很晚才沉沉睡去,这也导致他第二天很晚才起来。
当李过还沉浸在美好的梦乡的时候,一声焦急的呼喊敲碎了他的梦境,那是念儿的声音:“李大哥,快醒醒吧,下霜了,下霜了啊!”
新书上传不易,您的收藏、推荐、点击和书评不仅决定了作品的质量,更决定了作品的命运。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作者的倾力作为,更需要读者的悉心呵护,若您觉得作品不错,还请留下您的推荐~~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虽然已经入秋了,但是天气依旧十分炎热,李过从田间地头走过,这是一个壮实、欢快、虽然饱经苦难却对未来充满希冀的青年,他身材高大,有着浓厚的眉毛,阔大的嘴唇和老秦典型的单眼皮。这个青年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他宽厚的胸膛,他的胸膛是如此的厚,以至于他穿不了正常人的衣服,必须请裁缝专门按照他的尺码定做服装,而这一切都加重了家中的经济负担。虽然如此,但是李过并不觉得这会成为他成功的阻碍,“胸厚才好哩,吃得多,有劲,干活也是一把好手!”他总是这样自豪地解释自己的身材特征。
天色渐晚,远处的太阳在散发了一天的光和热之后终于恋恋不舍地从西方地平线散场。或许是处于对自己职责的无限忠诚,哪怕是在快要落山的时候,他依旧慷慨地放出无线光热,烧灼了一天的火烧云。
李过用袖子擦了擦额头沁出的汗珠,轻轻叹了口气。今年又是一个旱年,在他的二十一年的人生记忆里,这片天地还从来没有像这样对农民不友好过。
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小溪已经彻底干涸了,光秃秃的河床只露出泛着青色苔藓的石块,而那些青色的苔藓在失去了河水滋润后很快干涸,化作一团黑褐色的残渣,好像人身上久创不愈合的疤痕。河里没有水了,一只只不久前还欢快游动着的游鱼彻底遭了秧,它们一只又一只地趴在河床上,一双圆眼睁得大大的,嘴巴不住的开合,似乎在祈求老天爷下一场透雨,又似乎在留恋过去的好时光。李过知道,这些鱼儿活不了多久了,不论是身下被阳光炙烤得滚烫的石头还是附近同样饥饿的动物,都是这些鱼儿的生死大敌。
李过左右看了一下,他脚下的大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裂纹,好像一块被顽皮孩子割了无数刀的猪皮,又好像一个迟暮老人布满皱纹的脸。
他曾听老人讲过,这八百里秦川原来是个好地方,曾经出过一个叫汉、一个叫唐的朝代,那时候的关中沃野万里,水源充足,是整个天下的中心。然而,谁也说不清是怎么一回事,这富饶的关中好像在一夜之间就变得穷困了、疲惫了、衰败了,不仅再也没有一个皇帝愿意在关中定都,老少爷们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难。
李过的目光越过那些布满了伤痕的土地,在远处是已经抛荒了的田地。虽然庄稼长起来困难至极,“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终年劳作不得闲,还不一定能伺候好庄稼,但是那些杂草长起来却是极其容易,李过记得那些田地去年还是李三叔家的,而今已经长满了田字草、参子、鬼针草,像母亲干瘪的乳房那样,彻底不能再哺育这片沃土上的孩子们。
李过的祖父(李守忠即李自成亲父)死去的时候,家里人都说他是“老了”,老了,那便是死了,再也无力供养他的子女了。李过陪伴祖父走完了死亡的最后路程,那时候他已经十七岁了,早知道了死亡和生命宽阔如鸿沟一般的区别。
祖父的皮肤变得松弛而苍白,寥落好像秦地的风霜,他的牙齿已经因为常年啃食草根、树皮和参杂着石子沙粒的粗粮掉落殆尽,他的眼睛逐渐失去神彩,瞳孔涣散,口流涎水。而将死的祖父的模样,可不就和这赤地千里的秦地一个模样吗?
难道这秦地也“老了”,也会和祖父一样,抛弃她的子女们吗?
米脂的人口越来越少了,而这米脂原来可是块好地方,文人们说这米脂“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虽然李过读书不多,但是也知道这是在夸赞米脂物产丰足、适宜居住。时间回到十几年前,“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整个关中谁不知道米脂的婆姨是八百里秦川最美丽、最贤惠、最会持家的呢?
但是现在不是了,赋税一年重过一年,气候一年干过一年,物产少过一年,乡亲们过不下去啦,亲戚多的、家产多的还能苦苦捱着,相互支援还能勉强维生,而那些外乡人、小姓和贫农则是要么卖儿卖女,要么远走他乡,寻条活路。
本来活不下去远走他乡是谁都能理解的,但是他们这一走不要紧,可是赋税可是不会因为他们走而降低的啊,十个人里面跑了洒,本来十个人一起交的税让剩下七个人叫,谁能受得了?
剩下的人熬不过也跑了,再剩下的人更受不了,于是税越收越多,人越跑越少,留下的人越来越苦,日子也就没法过了。
听过前朝皇帝还有时候会免税,如果免税大伙还能将就着活下去,但是现在的皇帝据说是个不管事的,只听一个姓魏的太监的话。大家想着,这太监是没有根的人,对人的恨意肯定特别深,怎么可能会考虑大伙的生活呢?
嗨,这日子是越过越难!
李过又看了看自己的地,虽然自家的地并不是上好的田,自己能分到的水也不是最多的,但是李过自己是好庄稼把式,伺候的小米长得还是很好的。咱米脂的婆姨为什么唇红齿白,让老秦都念念不忘?还不是因为这米好嘛!
李过默默在心里算了算账,眼看就要秋收了,自己这十亩地能收个十来石小米,刨除交的皇粮和租子,能剩下个七八石,参合着杂粮野菜,也够自家活一年的了。
虽然这点粮食拿来结婚是绝对不够的,但是这年头能活下去就不错,知足吧。
一想到结婚,李过就有些失落。他今年已经二十一了,就算是农村穷人家普遍晚婚,他这也算是大龄光棍了。自己和念儿是青梅竹马,两家也是世代邻居,按说结亲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张老爹要价太狠,竟然要自己五石小米!
天啦,五石小米,这可是要人命啦!
一边骂着张老爹纯是把闺女当畜生卖了,李过又思念地想着念儿的脸,她的嘴唇,她乌黑的长发,她笑起来的样子……
虽然张老爹要钱不要脸,但是他起名字的本事真不是盖的,念儿,念儿,果真是让人想起来就忘不了,可不是“念儿”嘛!
不行,念儿已经等了自己那么多年了,她今年已经十八岁了,如果再嫁不出去那就太说不过去了。要知道,她可是十里八乡最漂亮的姑娘,如果大龄不婚,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李过开始默默地盘算,村东头老王今年年景不错,如果找他说说好话,说不定能借上一两石米,然后再找李二伯家借上一两石,这缺口就小了,自己如果紧吧紧吧,再问张老爹说一说,这事八成能成。
实在缺的,也只能去找乡绅借高利贷了。这高利贷,说实话李过是打心眼里不愿意去借的,借的时候是小斗出不说,进的时候却要大斗进,借九斗还的时候就要十三斗,还美其名曰“九进十三出”,一来一回就是对半的利润,简直是“阎王贷”。
但是又想起了梦中佳人那张让人不能忘却的笑容,李过心里有充满了喜悦和自信,不就是多打点粮食嘛,自己年纪正轻,又是好庄稼把式,想来总是可以还上的。
就这么定了,李过,这个朝气蓬勃又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年轻人打定了主意,心中立刻充满了希冀,脚步也因此轻快了不少。
他大踏步地向村子走去,脸上洋溢着只有青年人才会有的笑容和自信。
念儿竟然已经在村头等他了,她穿着一身薄棉衣,留着一条大辫子,那条辫子是那样的长,以至于很多外地商人会怀疑这是不是一条完整的辫子。当他们知道这是一条真正的辫子,一条顶好的辫子时,他们又开出了二两银子的高价购买!
但是念儿没有卖,她这条辫子从出生就开始流了,她绝不愿意放弃它。
“你这条辫子要留到什么时候哩,再留就拖到地上了!”李过笑呵呵地打趣念儿。
“拖到地上就拖到地上,正好给你家擦地!”念儿犀利地回嘴。
“给我家回嘴?我还没娶你哩!”
“哼!”念儿的脸红了,红得好像日出之际的红霞,这是李过人生中见过的最美的场景。
“念儿,你怎么又等我了?天气太热,待在家里不好吗?”
“我这不是出来转转嘛,也没特意等你。”少女言不由衷地辩解着,然而她忸怩的表情和做作的语气早已经出卖了主人的内心。
“好好好,出来转转。”李过很识时务地没有拆穿少女脆弱的自尊,他只是看着少女傻笑,笑到后者忍不住锤了他一下。
“那个,我爹又让我问你哩,你什么时候能娶我回家?”少女终于进入了正题,这一方面说明她不擅长寒暄,另一方面又说明她是极其急切的。
李过知道自己这时候最好的选择是给一个否定的答案,这样说不定能张老爹减下几斗米来,但是他绝不希望自己的心上人有半点失望,于是他很果断地说:“跟你爹说,没问题,我今年过年前一定娶你过门!”
“哼,能不能娶上还说不定呢!”念儿轻轻哼了一下鼻子,蹦跳着走开了,但是李过从她雀跃的身形和说话的语气判断,她也是非常开心的。
李过摸了一下鼻子,傻傻地笑了,充满希冀地笑了。
李过回到家中,年老的父亲正坐在家中乘凉。生活的重担压迫这个可怜的人已经太久了,所以他虽然不过四十二岁,但是背早早驼了下去,以至于他几乎不能参加任何重体力劳动,每天只能在家里干些木匠活补充家用,他的脸色蜡黄,这是以为太长时间没有摄入蛋白质类食物,他的牙齿也和祖父一样差不多掉光了,每天吃的都是弄不清楚原料的糊糊。
而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中年人,用尽全身的力气拉扯李过和他的叔叔李自成长大,为他们提供了一片遮挡风雨的屋檐和一处能够安然休息的家园。
从这一角度讲,虽然父亲迟迟未能帮李过解决终身大事,但是李过实在无法埋怨这个可敬的男人。
“回来了。”父亲的声音很嘶哑,让人不由得想起冬季飞过天际的鸦鸟的嘶叫。
“嗯。”
“老张又问你了?”
“嗯。”
“你应了他了?”
“嗯。”
“有盘算?”
“嗯。”
“嗯。”
“嗯。”
父亲不说话了,他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不知为什么,李过和父亲的对话往往都很短,但是这一对父子总有办法完成高效率的交流。
虽然晚饭很简陋,只有不知道用什么做成的糊糊以及硬的好像石子一样的馍馍,但是他依旧吃得很开心。李过吃罢了晚饭,兴奋地躺在床上。
他又开始计算自己需要的粮食,而每一次计算,他都会不自觉地减少张老爹可能需要的数目,增加自己今年能够收获的粮食,所以每一次计算他都发现自己的把握又大了一分,而每次发现把握又大了一分,他又会忍不住再次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于是他又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会收获如此之多的粮食。
就这样,他在兴奋中度过了几乎一整个晚上,以至于他在床上折腾到很晚才沉沉睡去,这也导致他第二天很晚才起来。
当李过还沉浸在美好的梦乡的时候,一声焦急的呼喊敲碎了他的梦境,那是念儿的声音:“李大哥,快醒醒吧,下霜了,下霜了啊!”
新书上传不易,您的收藏、推荐、点击和书评不仅决定了作品的质量,更决定了作品的命运。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作者的倾力作为,更需要读者的悉心呵护,若您觉得作品不错,还请留下您的推荐~~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